週末也不能生病
Crazy Superman


商店收藏夾:


📰 超人如何讀新聞


週末也不能生病


自然沒有週末 只有愚蠢的製度和無知的大腦


醫療人權促進會理事長白美芸就指出,儘管她一向低調,但是向她投訴假日找不到醫師,被醫師延誤醫治,變成植物人甚至死亡的個案,「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不過,因為無力和大醫院對抗,白美芸感嘆自己到最後只能視若無睹,連建檔資料都意興闌珊。


白美芸的建議是,「非必要,避免在假日動手術、住院。」然而,生病的時間卻不是我們能挑選的。


「有一年過年我在急診室實習,半夜裡一個病人十二指腸一直出血(大便),我在凌晨兩點幫他做心電圖時,病人的意識還清醒。因為那時是過年,晚上不做胃鏡(其實是我們醫院的疏失),內科說胃鏡要到早上才做,叫我們去洗胃,我就跟內科醫師說,血根本流不完,怎麼洗?到了凌晨三點,外科值班醫師來看,說他累了,想留到早上丟給別人去開。到了凌晨四點多,病人大出血,已經意識不清楚,這時換另外一位值班醫師,才趕快叫總醫師來,緊急開刀。」


這是一個實習醫師在南部一家教學醫院的親眼見聞,暴露的是複雜的假日醫療品質問題。


首先,急診是病人假日上醫院的第一道關卡,然而這個關卡卻是千瘡百孔。急診專科醫師人力不足,病人又太多,是直接影響醫療品質最主要的原因。


台灣多數教學醫院的急診室,永遠像個難民營。人來人往的急診室外,走廊上排著好幾排的臨時推床,躺著吊著點滴的病人,家屬就坐在旁邊的椅子看顧病人,就著塑膠袋吃麵,連一張桌子、一個碗也沒有。這種環境,很難相信這是台灣首屈一指的教學醫院。新光醫院急診主治醫師張志華說,這不算什麼,假日人滿為患時,病人連推床都沒得躺,只能坐在輪椅上打點滴,輪椅可能還是搶來的。更慘的是,有時還要拜託病況比較輕的病人下床,以便空出一張床來急救。


這種急診室的慘況,對照醫院動不動就宣稱引進全亞洲或全球僅有的最新昂貴儀器,或是新成立媲美五星級飯店的美容雷射中心,實在是對台灣醫院的最大諷刺。


台灣目前約有四百名急診專科醫師,離理想人數一千名還有一大段距離,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專科醫師人力大多集中在教學醫院。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陳文鐘就指出:「很多中小型醫院甚至沒有急診專科醫師,而由各科醫師輪流下來打工(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