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能否成為下一個紐約SOHO?
我是萬華人
我相信未來

商店收藏夾: 艋舺閣再300

🍀 希望公益


1974 年,詹姆斯·梅隆 (James Mellon)、多蘿西 (Dorothy) 和柴姆·科佩爾曼 (Chaim Koppelman) 在布魯姆街 498 號。攝影:Louis Dienes,由 Soho Memory Project 提供。

藝術家如何努力讓 SoHo 租金保持在可承受的水平——以及為什麼它在今天很重要


20 世紀 80 年代初,當一群藝術家從曼哈頓下城前往奧爾巴尼時,他們攜帶了武器。為了遊說紐約州立法者保護他們寬敞的閣樓,他們帶來了精心製作的展覽、雕塑和“小展覽”,以展示這些生活/工作空間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它們對居住在其中的藝術家和其他創意類型很重要。


建築師阿瑟·阿特拉斯 (Arthur Atlas) 參與了導致 1982 年通過的倡導工作,他說,立法者“不知道什麼是閣樓,也不關心什麼是閣樓,但他們喜歡這個表演”。該州的《閣樓法》規定房東必須使建築物達到宜居標準,保護居民免遭驅逐,並允許閣樓居民保持穩定的租金。他指出,許多藝術家熟悉反戰運動的抗議政治,並且天生具有創造性的足智多謀。


藝術家如何遊說這項晦澀的法律的故事說明了藝術家在20 世紀70 年代和80 年代紐約城市發展中所扮演的核心和復雜的角色,提供了一個案例研究,說明藝術家如何既是現在所謂的“紳士化”的代理人又是受害者”。


SoHo 著名的閣樓建於 1800 年代中期,用於容納百貨商店,但到 1900 年代初,它們大部分被改造成工業用途。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家、《蘇豪區閣樓:紐約中產階級化、藝術與工業,1950 年》一書的作者亞倫·什庫達(Aaron Shkuda) 表示,到1962 年,蘇豪區已有約650 家製造和倉儲公司,其中許多是紡織和服裝行業的公司。1980年。


但隨著 20 世紀 60 年代的過去,工業生產轉移到城外,高高的天花板、光線充足的空間吸引了藝術家。早期的 SoHo 居民包括視頻藝術先驅白南準 (Nam June Paik)和畫家查克·克洛斯 (Chuck Close ),他們支付微薄的費用(《紐約時報》 1961 年的一篇文章將租金定為每月50 至125 美元),這讓房東感到滿意,因為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空置。這些藝術家投資“汗水資產”來改善他們的房屋,安裝浴室、廚房、管道和偶爾的牆壁——通常是在藝術家鄰居的幫助下——並將它們從工廠車間改造成帶有居住區的大型工作室。


閣樓和位置塑造了那個時期的藝術


憑藉其尺寸和堅固的結構,閣樓可以容納理查德·塞拉和唐納德·賈德等藝術家創作的更新、更大、甚至更重的繪畫和雕塑。正如安·芬斯特斯托克 (Ann Fensterstock) 在《街區藝術:追踪從蘇豪區(SoHo) 到鮑厄裡(Bowery)、布什威克(Bushwick) 及其他地區的紐約藝術世界》一書中所寫的那樣,她對紐約逍遙的藝術場景的描述:


“當抽象表現主義者創作巨大的顏料畫佈時……許多市中心或麥迪遜大道畫廊的低矮天花板和狹窄的電梯都成了問題……寬敞、光線充足、有貨運電梯服務且價格便宜,但在南休斯頓工業區的廢棄工廠和血汗工廠中可以找到非法的閣樓,為製作巨大的畫布、舉辦表演藝術或開發大型雕塑提供了完美的設施。那些無法從街上撿來並融入新作品的東西,可以從運河街沿線的五金店便宜地買到。然後,畫廊需要類似的場地來展示作品。”


隨著經銷商從 57 街古板(且相對狹窄)的展廳搬到寬敞、通風良好的底層和上層 SoHo 畫廊,該社區開始施加離心力。“1970 年,紐約媒體報導了 5 家主要的 SoHo 藝術品經銷商,而到 1973 年,SoHo 及其周邊地區已有 80 多家畫廊。到 1979 年,這個數字已上升到 100 多個。”Shkuda 在一篇關於該社區中產階級化的文章中寫道。


他說:“城市的主要畫廊區之一位於充滿活力的藝術家社區,這對城市地理來說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他指出,以前,藝術家住在市中心,而畫廊則住在住宅區——這對於中城來說很方便。公司辦公室或來自威徹斯特和斯卡斯代爾的富有遊客在中央火車站下車。


more →


source: Artsy Anna Louie Sussman